<p id="ytshf"></p>
    <big id="ytshf"></big>
    
    <pre id="ytshf"><label id="ytshf"></label></pre>
      <p id="ytshf"><label id="ytshf"><menu id="ytshf"></menu></label></p><table id="ytshf"><option id="ytshf"></option></table>

      <track id="ytshf"></track>

      <tr id="ytshf"><s id="ytshf"></s></tr>
      <td id="ytshf"><strike id="ytshf"></strike></td>

      1. 1000萬00后血洗職場,是80、90后的集體意淫

        發布于 2022-08-16 13:42

        編輯導語:近一段時間,有關“00后整頓職場”的話題引起了眾多關注,只是,這類話題究竟是大多數年輕人進入職場后的現狀,還是少數人的幻想?所謂的“00后整頓職場”究竟存在著多少水分?本文作者做了相關解讀,一起來看看。

        網上熱議的“00后整頓職場”,其實說到底,不過就是年輕人的性格、三觀和行事風格與上幾代人有些許差異。

        新一代人讓上幾代人看不慣,就被稱作“垮掉的一代”;新一代人的行事戳中了上幾代人的痛點,就被稱作“整頓職場”。

        可是,我們這一代代人又有什么不同?每代人都年輕過,都熱血過,都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,只不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,各自有各自的追求。

        我們不妨停止貼標簽,真正解決一下年輕人真正的訴求和難題,如果解決不了,也不要用“整頓職場”這樣的段子來混淆幻想與現實。

        一、00后殺入職場

        今年6月,00年出生的第一批00后,6歲上一年級,經過16年的寒窗苦讀,22歲正式從大學畢業,如今將大規模邁入職場。

        人未至,聲先起。

        你一定聽過“80后在唯唯諾諾,90后在裝模做樣,只有我們00后在整頓職場”的宣言。

        關于00后整頓職場這件事,微博上頻上熱搜,話題下討論的各個是人才。

        仿佛00后不是走上了職場,而是上了戰場。很多80、90后職場人欣喜地感嘆——職場有救了!

        簡單總結下,所謂的“00后整頓職場”大概有以下幾種行為。

        行為1:反向安排領導,收到務必回復

        此前,騰訊實習生喊話騰訊總裁劉熾平,一句“務必回復”火速出圈。

        行為2:拒絕無腦服從,不額外多吃苦

        這行業竟然沒有五一假期?扣工資都不行?00后選擇“換行業”。

        對于偽裝成“為你好”“磨礪你”的職場PUA,00后直接來一句“你跟我裝犢子呢?!”。

        行為3:拒絕無腦社交,不能委屈自己

        下班聚餐,周末團建,00后表示統統不要。我有我自己的生活,勿擾。

        5點半就要下班了,4點半領導通知來打掃衛生,沒有保潔嗎?00后表示,不在我工作范圍內的事我不干。

        行為4:拒絕無效加班,注重效率價值

        下班了就是下班了,工作的電話00后表示不接。

        老板以前的管理邏輯壓不住現在的00后了。

        老板質問00后:“我都沒走,你走了感覺好意思嗎?”結果00后怒懟老板:“你走不走跟我下班有毛線關系呀?一個大領導怎么會有這種混蛋邏輯?”

        行為5:拒絕坑蒙拐騙,維護自身權益

        無論談夢想、畫大餅,還是家文化、感情牌,00后都不關心,最需要的是錢。

        不加班是我的自由,你解雇我就得賠償。仲裁庭上見。

        這些類型的素材,一時間充斥著中文互聯網,給了職場人一種讀爽文的感覺??蓡栴}是,有沒有可能,很多截圖只是媒體炒作出來的段子呢?

        00后真的在整頓職場嗎?

        二、論00后血洗職場的虛實

        我們不妨先審視幾個問題:

        網傳的聊天截圖里,“我不走,我在這里給你守靈啊”“你跟我裝犢子呢”“老板是沒有祖墳嗎”,是維護權益的硬懟,還是沒有素質的發泄,作為一個接受過十幾年正規教育的00后職場人真的會這么說話嗎?

        00后拒絕加班,拒絕做螺絲釘,拒絕職場PUA,拒絕一切委屈,請告訴我存在這樣氛圍公司的名字?

        網上那些硬懟,一言不合就辭職的00后,他們的處境是怎樣的,為什么幾乎沒人提到?

        這個仲裁、那個起訴,看起來很爽,背后要付出多大的代價?

        能被仲裁倒的公司是什么樣的公司,能代表大部分公司嗎?

        你身邊的00后有以上的行為嗎?

        看到這里,答案已經不言而喻了。

        如今,00后血洗職場的梗已成了全網打工人的狂歡。

        微博上,這個話題有將近20個,最熱的有2.2億閱讀,6萬討論;B站上,關于00后工作、00后職場的相關視頻多如牛毛,最高的有近500萬播放量。

        全網的80、90后打工人開始發朋友圈,發帖子,發評論,抨擊職場不端,一直以來的職場PUA,996、007、職場圈子等各種問題再次被挖了出來。

        各個博主、大V、創作者用視頻、圖文等各種形式,極大滿足著打工人的發泄情緒,但”00后整頓職場”的兩個核心問題卻被集體忽略——真與假,對與錯。

        先來說真假。

        實際上,網傳的聊天截圖制作起來并不難。在淘寶搜索“微商聊天”,就會發現一個微信聊天造假的軟件只賣幾塊到十幾塊錢不等,用軟件可以生成任意聊天內容的私聊或群聊對話。

        而關于“00后整頓職場”的視頻,大多更是各流量主演繹出來的。

        賬號“一面靖子”有30多個有關“00后職場”的視頻,其中有一條27W贊,內容是靖子面對加班PUA硬懟主管,臺詞更有“我早上遲到一分鐘你都扣我工資,還沒有加班費,現在工作滿8個小時,我不走留著給你收尸嗎?”等種種爽句,懟到主管讓靖子離職。

        但畫面一轉,視頻結尾離職的竟然是主管,原來靖子是公司老板?

        類似的短視頻層出不窮,視頻中的爽句更是語不驚人死不休,這些視頻固然是編劇編的,演員演的,博觀眾一笑,獲得流量。但不合理的情節,也使得其背后的現實意義寥寥無幾。

        00后整頓職場是媒體炒作的一腔熱血,是苦悶打工人的集體幻想,但偏偏不是別開生面的現實寫照。

        再來說對錯。

        00后整頓職場,從原本的00后吹響正義的號角,維護職場權益,反抗敗俗風氣,正慢慢變成硬懟領導,我行我素和極端利己。

        “我不走,我在這里給你守靈啊”“你跟我裝犢子呢”“老板是沒有祖墳嗎”這樣一個個盛氣凌人的語言從來不是什么守護權益的正義宣言,而是素質低下的肆意發泄。

        一味追求下班即走,絕不加班,有矛盾仲裁見,就從唯唯諾諾這個極端變成了另一個極端。

        說到底,00后整頓職場,只是口頭上的泄憤。真相是,00后不敢血洗職場。

        三、00后并不敢血洗職場

        今年第一批00后即將從大學畢業,邁入職場。

        人社部數據顯示,今年我國高校畢業生達1076萬人,較去年增加167萬人,這是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首次突破1000萬人。

        智聯招聘發布的《2022大學生就業力調研報告》顯示,迫于同期就業競爭壓力,有50.4%的學生直接選擇單位就業。也就是說,542萬人在職場應聘中擠破了頭。

        圖片來源:智聯招聘制圖

        人多,肉卻少。智聯招聘的《2022年一季度高校畢業生就業市場景氣報告》顯示,今年一季度,高校畢業生招聘需求人數同比下降8%,而求職申請人數同比上升75%。一季度高校畢業生CIER(就業市場景氣)指數降低至0.71,與2019年同期的1.48相比直接腰斬。

        與此同時,互聯網大裁員、雙減政策和新冠疫情聯合對00后進行打擊。

        圖片來源:網經社制圖

        智聯招聘數據顯示,截至4月中旬,在有求職計劃的應屆畢業生中,已收獲offer的只有46.7%,比去年低了16%,只有15.4%求職計劃的畢業生已簽約。

        圖片來源:智聯招聘

        有的00后簽完約還沒等入職,解約先來了。

        前腳理想汽車毀約應屆生的事件還沒完,后腳#小鵬汽車被曝毀約20余名應屆生#就上了熱搜;竟然連聯通都加入到了解約行列:應屆生畢業年齡超過24歲被解約。

        寫到這里,各位已經清楚的明白,00后的就業形式有多么嚴峻,找到一份工作有多難。

        網上還有一種主流聲音說,00后年輕、有錢、有家庭支持,他們有底氣整頓職場。

        當問及“你覺得00后整頓職場的底氣是什么?”時,00后的小孟說了類似的話“一是比較年輕,二是一人吃飽全家不餓,再就是可能有家里支持?!?/p>

        有趣的是,網上的聲音總是相互矛盾。去年3月初,#00后貧富差距特別大嗎#上了熱搜,2.6萬討論,3.2億閱讀,

        B站后浪事件被罵上熱搜,無數浪花批判精英階層的后浪們不識底層年輕人的苦。

        知乎上,“00后真的貧富差距特別大嗎”問題被3萬人熱議,3510萬瀏覽,王子卿的回答被12.6萬人點贊。

        他分享了自己寒假給三個00后孩子補課的故事。三個孩子,三種家庭,三個階層;一個父母名校,家庭優渥;一個生意小販,日子平平;一個寒門子弟,家境困難。

        回答里寫的是他給孩子補課的感受,我們看到的是,00后這一代孩子之間物質與精神的差距同樣很大。

        當問到“你有整頓職場的底氣嗎”的問題時,小孟說:“我不敢,還是因為沒錢吧,其實00后很卷的,整頓職場的都是個例”。

        或許有人會拿2015年零點公司的一項調查進行反駁:全國家長在00后身上的花費平均月支出達到了3150元。

        問題是,國家統計局2月28日發布的《2021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》顯示,2021年,全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128元,平均一個月不到3000。

        2020年,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回答中外記者提問時講到,我國有6億人每個月的收入不足1000元。

        這樣的貧富差距下,有錢、有家庭支持、有整頓職場資本00后,而在網絡上,這一群極少數被放大了。

        現實中的00后,面對的是史無前例的就業壓力和內卷。1000萬00后整頓職場很大程度上是80、90后的集體幻想。

        四、80、90后苦職場久矣

        80、90后苦職場久矣。

        80后,一批出生在1980-1989年的人,如今已經33-42歲。這代人真的很辛苦。

        計劃生育在1982年被定為基本國策,他們是中國第一代獨生子女;1997年,80后剛邁入大學,正巧大學開始收費了;2008-2018年,中國房價一路高歌猛進,而這時候的80后們,也正巧趕上了買房結婚;從2015年開始,國家開始實行二胎政策,已經結婚的80后們,又成了生育的主力軍。

        目前,80后可能是壓力最大的一代。職場上,70后還沒有退休,90、00后又是企業的新鮮血液,經驗和職位上比不過70后,學歷和體力比不過90后,有房貸、車貸等著還,一邊掏空錢包不讓孩子輸在起跑線,一邊贍養好幾位老人。

        想創業,有家有室不敢冒險;求晉升,上一代人還沒走,沒有空位置給你;求漲薪,老板知道你不敢跳槽,給你底薪也得忍著。

        他們被巨大的現實壓力籠罩,苦職場久矣。

        90后,一批出生在1990到1999年的人,如今已經23-32歲。這代人甚至更難。

        2016年國家才開放二胎政策,90后一代也是獨生子女;2012年,最早的90后也剛從大學畢業,彼時中國市場已經趨于完善,各個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也趨于飽和;這代大學生人數激增,本科學歷不夠甚至還要讀碩,畢業已25左右,看著已在高位的房價高不可攀。

        陸續進入而立之年的90后,在職場上也不似曾經的敢想敢為。

        92年出生、跳槽三次的小美說,年輕時候,工作干得不順心就跳槽,現在不行了,30歲有家庭有顧慮了。再說,一覺得工作不好就換,沒辦法深入掌握一門技能,公司不愿意要你了。

        如今,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出生那批人年齡在35歲左右,正面臨傳說中的職場危機。

        35歲的危機感不僅來源于“上不去下不來”的發展困境,更有“跟不上轉不快”的精力退化和“上有老下有小”的生存壓力。

        如果35歲還沒升到管理層,往往會被負面定性。一家互聯網企業的HR副總裁直言:“35歲前一直未能晉升,一定說明職業能力存在某些問題?!?/p>

        職業規劃師陳思煒用“三條線”來解釋35歲職場危機。藍線代表職業發展;綠線代表體力/腦力/活力;橙線代表家庭事務/責任。當三線匯聚的時刻,便是職場危機的到來。

        圖片來源:人民日報《談35歲焦慮,我們在擔憂什么?》

        80、90后都有各自的苦,長達近三年的疫情,更讓他們雪上加霜。有多少人所在公司的壽命還沒疫情長,沒返工就失業了;有多少人因為疫情年終獎沒了,工資減半;有多少人做國際業務,如今只能家里蹲。

        80、90后所在的職場,除了無休止的加班,讓人暴躁的事還挺多的。

        比如,所在的公司折騰不斷。

        有的老板覺得用釘釘管理方便,在公司推行釘釘;后來又覺得企業微信能與微信打通,溝通效率更高,要求員工都轉戰企業微信;最后又覺得飛書在線協作功能強大,又用起了飛書。

        有的公司甚至兩三個軟件并用,管理、溝通、協作亂七八糟,給職場人造成了不少困擾。

        還有之前比較火的“中臺戰略”。2015年年末阿里集體進行了組織架構大調整,成了“中臺事業群”,并喊出“小前臺,大中臺”的組織管理模式。

        接著,2018年9月到12月,騰訊、百度、京東、美團等互聯網公司相繼調整組織架構,宣告推進實施中臺戰略。一時間,每個公司,似乎都在研究和開發中臺。

        結果,一大批搞中臺的企業都失敗了。有的企業為了構建中臺而構建中臺;有的企業自有組織能力缺乏下,錯把中臺當項目;有的中臺戰略不清晰,造了個假中臺。

        類似的新潮概念還有“內部創業”“數字化”“生態型組織”“阿米巴經營”等,很多老板看到什么管理模式大家都說好,就也跟風搞。

        一些公司學阿里的日報周報制度,搞的員工效率低下,結果阿里打著“拒絕形式主義”的旗號自己取消了;一些公司為了業績學互聯網公司大小周,結果一眾互聯網公司把大小周取消了;一些公司又引入了OKR管理,放棄了KPI,但兩種模式的優劣利弊他不知道。

        再比如,管理上的混亂。

        一個原大型國企的HR孫先生說,基層干部一般來自三個途徑,一是公司定向培養的管培生,前期會安排輪崗,在不同業務上鍛練,最后確定管理崗位,這類比例很少,一般不到10%;二是社會招聘,通常占30%-40%;三是正常晉升,員工的業務和能力突出,自然升遷,這類差不多占50%。

        無論管培生還是招聘、升遷,都是重業務能力而輕管理,晉升往往是機會驅動,就是說有業務、有技術或者有關系,就很有可能提拔為管理者,這就導致很多領導不懂管理。

        結果帶出來的團隊問題不斷,公眾號小眾消息的一篇文章《中小公司團隊管理的體會和建議》里描繪道:

        創始人到處去上課了,聽商學院教授講,聽成功大佬講,聽一些顧問神棍講,聽完了心癢難忍,回公司告訴幾個高管,你們也去上課學習,高管去上完課學習完回來,公司員工日子就都不好過了,公司業績反而更差了。

        孫先生表示,先進的企業首先會對人才的各個類型的崗位進行素質模型的提煉,比如一個好的產品經理,都需要什么技能、知識和品質,基于這些,有針對性的培養人。但這類企業鳳毛麟角。

        還有哪里都存在的職場政治。

        職場如同江湖,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;有人的地方就有職場政治。

        想要獲得更多報酬,就需要升職或加薪。但公司的職位、薪水都是固定的,越往上資源越集中,也越稀缺。同時競爭者很多,水平勢均力敵,業務能力、技術等指標有時沒辦法量化評判,于是職場政治就產生了。

        有調查數據顯示,62.5%的受訪者表示自己身處的辦公室中“站隊”現象很常見,盡管超過六成職場人不愿意“站隊”,除非是“非站不可”。

        為了搶奪為數不多的資源,大家不得不站隊,圈子內耗嚴重,爾虞我詐,打工人身累,心更累。

        壓抑太久就需要一個發泄的出口,這時00后要邁入職場了。

        五、80、90后的集體幻想

        2022年1月26日,#騰訊應屆生因加班問題怒懟管理層# 等相關話題沖上熱搜。沒過幾個月,#原來00后真的有在整頓職場#話題,又上熱搜。

        于是,輿論產生了。個性獨立、注重自我價值的00后,再次被打上了“整頓職場”“仲裁俠”的標簽。他們化身勇猛的職場斗士,“除盡職場不平事,斬滅領導虛妄念”。

        有了輿論,就會傳播。其傳播遵循四大定律,分別是弱定理、輕規則、次理論和情感律。

        弱定理指的是,輿論會向有利于弱勢的一方發展。熱搜里,00后是弱勢,所以才要反抗。

        輕規則中“輕”的東西,比如符號、表情包、八卦才能搶占傳播表面積,利于傳播。所以00整頓職場都變成了一個個段子。

        而什么是次理論呢?

        常識是最不容易傳播的,顛覆常識才容易傳播。00后與80、90后的任勞任怨不同,這就是顛覆常識。

        情感律是說,輿論世界更注重情感的表達,所以無數網民在相關的視頻、帖子下一起吐槽職場,為00后叫好。

        且不說,第一批00后還未畢業,社會上哪來那么多00后血洗職場。就說這個天然自帶噱頭流量的輿論話題,完美地契合了四個傳播定律,一夜之間爆火全網,是不是真的00后已經不重要了。

        80后看不慣00后的獨特個性;90后中的一批人作為新晉領導又發現自己管不住00后;不同代際的人對00后刻板印象層層累加,“刺兒頭”+“整頓職場”的完美組合終于徹底引爆了輿論。

        80、90后打工人對職場問題,不敢怒不敢言,在火爆的輿論中,把一直以來的積怨、憤懣表達出來,他們腦中的00后做著他們不敢做的事,罵著他們不敢罵的人,守護著他們守不住的利益。

        網上一個個怒懟領導的聊天截圖,別開生面的辭職信,仲裁公司的材料被紛紛點贊轉載,這一刻,8090后心中的怨與怒,與00后的一身孤勇完美重合。

        00后深處怎樣的壓迫才選擇反抗,00后的反抗又出于怎樣的本愿,已經沒人關心了,重要的是,80、90后在這場職場反抗的狂歡中,一爽到底。

        心理學上把這個現象叫替代性滿足。

        當欲望能量在最初對象上遇到阻礙時,就會向其他對象轉移;如果再次遇阻,就再次轉移,直到尋找到一個替代對象以消除緊張、滿足欲望為止,這就是“替代性滿足”。

        看著有點復雜,你只需要知道人們的某些欲望(比如硬懟領導)得不到滿足時候,總是寄希望于別人幫他滿足,這就是替代性滿足。

        于是,在輿論肆無忌憚的傳播和替代性滿足的作用下,1000萬00后血洗職場成了很多人的集體意淫。

        六、我們沒有那么多不同

        可是,80、90、00后又有什么不同呢?

        80后,也曾被打上“叛逆”和“另類”的標簽,被稱為“垮掉的一代”。

        這個說法是根據什么來的,你可能猜不到,是韓寒。

        韓寒因《三重門》大火,然后輟學,專心寫作。他的行為引起了當時社會上極大的輿論反彈,于是有報紙看熱鬧不嫌事大,豁大的標題“80后是垮掉的一代”躍然紙上,輿論一時激起千層浪。

        之后,中國人力資源開發網發布的《中國企業員工敬業指數2005年度調查報告》顯示,與其他年齡段相比,上世紀80年代后出生的年輕人最不敬業。這更是引起了又一波關于80后會不會是“垮掉一代”的大討論。

        可是,現在來看,80后跟前面的幾代沒有什么太大的不同,同樣在壯年時期成為了社會的骨干力量。

        2010年,90后又被扣上了“頹廢、自私、性早熟、非主流、物欲強烈、無病呻吟”的帽子,社會稱他們為“廢掉的一代”。

        90后經歷了中國互聯網的高速發展,沉迷網絡游戲,寫火星文,追非主流明星,聽非主流的歌。

        2012年南京大學教育研究院以“90后”為關鍵詞,分析631條網絡新聞后發現:輿論對“90后”的負評超過一半。

        到了00后這一代,很多父母是80后,他們曾背負這樣的標簽,便不會給自己的孩子貼上這樣的標簽。

        而且,作為互聯網原住民的00后在網絡上有相當大的話語權,貼負面標簽太危險,只能是正向標簽,于是00后擁有了一個看似正向的標簽“整頓職場”。

        其實說到底,不過就是年輕人的性格、三觀和行事風格與上幾代人有些許差異。

        新一代人讓上幾代人看不慣,就被稱作“垮掉的一代”;新一代人的行事戳中了上幾代人的痛點,就被稱作“整頓職場”。

        可是,我們這一代代人又有什么不同?每代人都年輕過,都熱血過,都對這個世界充滿好奇,只不過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文化,各自有各自的追求。

        我們不妨停止貼標簽,真正解決一下年輕人真正的訴求和難題,如果解決不了,也不要用“整頓職場”這樣的段子來混淆幻想與現實。

        本文來自網絡或網友投稿,如有侵犯您的權益,請發郵件至:aisoutu@outlook.com 我們將第一時間刪除。

        相關素材

        欧美片在线视频观看

        <p id="ytshf"></p>
        <big id="ytshf"></big>
        
        <pre id="ytshf"><label id="ytshf"></label></pre>
          <p id="ytshf"><label id="ytshf"><menu id="ytshf"></menu></label></p><table id="ytshf"><option id="ytshf"></option></table>

          <track id="ytshf"></track>

          <tr id="ytshf"><s id="ytshf"></s></tr>
          <td id="ytshf"><strike id="ytshf"></strike></td>